名传千里· 悦耳动人

当前位置: 首页>陆明轩这个名字怎么样
时间
去起名 重置

陆明轩名字的含义是什么

字典来源

字义解释


míng
亮,与“暗”相对:明亮。明媚。明净。明鉴(a.明镜;b.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;c.明察)。明灭。明眸。明艳。明星。明珠暗投(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,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)。
清楚:明白。明显。明晰。明了。明确。明朗。
懂得,了解:明哲保身。不明事理。深明大义。
公开,不隐蔽:明说。明讲。明处。
能够看清事物:明察秋毫。耳聪目明。眼明手快。
睿智:英明。贤明。明君。
视觉,眼力:失明。
神灵,泛指祭神供神之物:明器(殉葬用的器物,亦作“冥器”)。
次(专指日或年):明日。明年。
中国朝代名:明代。
姓。

字义解释

xuān(ㄒㄨㄢ)

⒈  古代一种有围棚或帷幕的车:轩驾(帝王的车驾)。轩冕(卿大夫的车和礼服是分等级的,借以指官爵禄位)。轩轾(车前高后低称“轩”,车前低后高称“轾”,用来喻高低优劣)。

⒉  有窗的长廊或小屋。

⒊  门、窗、楼板或栏杆。

⒋  高:轩敞。轩昂。轩然大波。

⒌  〔轩辕〕a.传说中的上古帝王黄帝的名号;b.车辕;c.古代星名之一;d.复姓。

⒍  姓。

诗词来源

唐代:元稹 《连昌宫词》

大驾发行宫,万人歌舞涂路中。

唐代:韩愈 《南山诗》

崎岖上昂,始得观览富。

清代:黄遵宪 《今别离》

知须臾景,不许稍绸缪。

宋代:刘辰翁 《百字令》

夜来宋都如雨,更长得奇哉懰皎佛以四月八生,见星悟道曰:奇哉,即左传星陨如雨之夕也。

唐代:陈陶 《古镜篇》

会待搏风雨泬寥,长恐莓苔蚀月。

宋代:陈藻 《题黄子正易轩》

大书阔榜为易,我更分毫细讨论。

唐代:李白 《古风》

秋蝉号阶,感物忧不歇。

近现代:王粲 《登楼赋》

情眷眷而怀归兮,孰忧思之可任?凭槛以遥望兮,向北风而开襟。

唐代:王维 《少年行四首》

天子临赐侯印,将军佩出明光宫。

姓氏起源

陆姓主要源自:妫姓、允姓。

陆姓的源头主要有四股:颛顼、妫姓、允姓和他族改姓。

1、出自颛顼:据说,颛顼之子称的族人分布在今河南东南汝河地区。称之子老童,老童之二子黎、吴回在高辛氏时代先后任祝融氏(古代掌管火种的首领之称谓,代表着在氏族中的极高地位和权力)。

2、出自妫姓(姚姓妫姓->妫姓陈氏->妫姓田氏->妫姓陆氏):战国时,齐宣王(公元前319-公元前301年在位)封少子田通于陆乡,子孙以陆为氏。陆乡即古陆终氏的居地,今山东陵县。妫姓陆氏也有2300多年的历史。

3、出自允姓:西周末,西部允姓戎人一支进入秦岭北的骆谷。此地为陆终氏的始居地区,陆终之长子名昆吾,居于骆谷的戎人取陆终昆吾之简称为陆昆,因变音为陆浑,史称陆浑戎。在春秋初陆浑戎一支东迁到河南西部洛水上游,在今河南嵩县东北伏流城北建立了陆浑国。春秋时期公元前525年,晋顷公灭陆浑国,子孙遂以国为氏,称为华夏一份子。

4、出自他族改姓:古代陆姓起源,除了主要以陆通为始祖的“平原之陆”外,还有因北魏孝文帝时期推行改革,由鲜卑族步六孤氏改姓所致,称“河南之陆”。

陆姓在人群中分布在桂贵海、广东大部、湖南西南、云南东部、重庆东南角、苏沪浙、安徽大部、江西东北、福建北部,陆姓一般占当地人口比例在0.42%以上,其中中心地区可达3.7%以上,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3%,居住了大约71%的陆姓人群。在湖南东北部、广东东端、重庆大部、云南中部、四川东南、赣闽大部、台湾、湖北东南和西南、安徽西北端、河南东南角、山东东南、辽宁、黑吉西部、内蒙古东部、宁夏大部、甘肃中部,陆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.21%—0.42%之间,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2.3%,居住了大约21%的陆姓人群。

吴郡:三国吴宝鼎元年置郡,治所在乌程。此支陆氏为陆通的直系后裔,其开山始祖为西汉时的陆烈。

河南郡:汉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,治所在洛阳。

颍川郡:秦王政十七年置郡,治所在禹县。此支陆氏为吴郡陆氏的分支,其开山始祖为东汉颍川太守陆闳。

平原郡:西汉置郡,治所在平原。

河内郡:楚汉之际置郡,治所在怀县,西晋移至野王。

荆州郡

乐安郡

忠烈堂:南宋左丞相陆秀夫

镇国府三畏堂宗祠意象图

镇国府三畏堂宗祠意象图

誓死不降元,立益王于福州。元兵杀来的时候,陆秀夫从容拔剑将妻子、儿驱逐下海而死,然后自己也投河自尽。

黜霸堂:汉朝时陆贾跟随刘邦灭秦建汉。他的口才相当好,两次出使南越。还曾写了一本《新语》送给高祖,大意是崇王黜霸。

三畏堂:大清国正一品镇国将军、诰封不入八分镇国公陆韫。雍正朝,“镇国将军陆韫卒,上体恤故臣,加封镇国公,典葬从不入八分之制,世袭。”自此以后,恩封的爵位还有金陵侯、长恩伯(承恩伯)、骁骑二等子。先祖原为宗室封爵第九级,在不入八分镇国公下,辅国将军上。品级为武官正一品。亡故后受皇帝恩典,加封不入八分镇国公。赐江宁镇国府一座。“三畏堂”取意“畏天威、畏地怒、畏人心”,表达了上承皇恩天威、中正国法律例、下顺民心民意的为官之道,同时也是对陆氏子孙后代的谆谆教诲。

一、(陸)lù

现行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山西之太原,内蒙古之乌海,湖北之监利,江西之金溪,广西之田林、防城、南丹,云南之泸水、陇川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蒙、回、藏、苗、瑶、彝、鲜、壮、水、京、土家、布依、赫哲、哈尼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
1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陈留风俗传》云:“春秋时陆浑国之后。”此当以国为氏。陆浑故地在今河南嵩县。

2、郑樵注云:“妫姓,田敬仲之后也。十一世齐宣王少子通,封於平原般县陆乡,即陆终氏之故地,因以为氏。”田敬仲为虞舜之裔,故系出妫姓。般县故地在今山东德平镇东北。

3、又注云:“代北有部落大人号步陆孤氏,后魏孝文迁洛阳,改为陆氏。”

4、《姓氏词典》引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云:“陆羽不知所生(姓),以《易》自筮,得‘鸿渐于陆’,遂以陆为氏。”陆羽,字鸿渐,唐代竟陵(今湖北天门)人,著《茶经》。

5、《续通志·氏族略·总论》注云:“明赐元人姓名,五十六曰陆忠。”

6、壮族之“陆”,本为绿色或飞鸟之意,会捕鸟者或以为氏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壮族》。汉代有陆贾;晋代有陆机、陆云;隋代有陆法言;宋代有陆游。

二、(陸)liù
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湖北之洪湖、武昌等地有分布。(按:疑此误以“陆”为“六”之大写,故亦音liù,久之,则别为一氏。)一音lù,亦姓。详见该条。

三、(陸)

陆姓分布: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31%,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。尤以江苏、广西、广东、浙江、上海等省(区)市多此姓。上述5省(区)市陆姓约占全国汉族陆姓人口65%。

陆姓起源:

1、系自芈姓。相传帝颛顼之孙吴回任尧时祝融,其子终,封于陆乡(故城在今山东平原南),故称陆终,其后以邑为氏。

2、系自妫姓。春秋时田敬仲裔孙齐宣王少子通,封于平原般县之陆乡,即陆终故地,因以为氏。

3、源自允姓戎族。春秋时有陆浑国(故城在今河南蒿县东北伏流城北30余里),周景王二十年灭于晋,子孙遂以国为氏。

4、汉时匈奴人姓。汉景帝中元三年,陆强降,封乃侯。

5、河南陆氏,北魏孝文帝时改步六弧氏为陆氏。

6、相传元太祖成吉思汗之第4子托雷,托雷之第6子阿里不哥,因难避于湖北洪湖县下新河乡,隐姓埋名,遂以排行为姓,故姓陆。

7、清时满洲人姓。世居锦州。今满族姓。

8、清贵州思南府陆姓土司,得姓于明朝。

9、明、清时云南晋宁州晋宁驿土驿丞陆氏,系彝族。

10、台湾土著、京、土家、 彝、侗、苗、瑶、水、布依、赫哲、蒙古、黎、壮、白、羌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
陆姓名人:

陆贾,汉时太中大夫,其子孙过长江居吴郡吴县,为一望族。

郡望:平原、河内、吴郡、河南。

宝宝起名网提醒您:请用科学方式起名,请勿封建迷信!
本文内容来自网络,不代表宝宝起名网的立场
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baobaoqiming.com/xingming/7708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