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传千里· 悦耳动人
字典来源
泓字义解释
泓
⒈ 水深而广。
⒉ 量词,指清水一道或一片:一泓清泉。一泓水。
润字义解释
润
⒈ 不干枯,湿燥适中:湿润。润泽。滋润。
⒉ 加油或水使不干枯:润肠。润滑。浸润。
⒊ 细腻光滑:光润。滑润。珠圆玉润。
⒋ 使有光泽,修饰:润饰。润色。
⒌ 利益:利润。分润。
⒍ 以财物酬人:润笔。
诗词来源
唐代:元稹 《说剑》
留斩泓下蛟,莫试街中狗。
唐代:李贺 《梦天》
遥望齐州九点烟,一泓海水杯中泻。
唐代:杜甫 《绝句四首》
药条药甲润青青,色过棕亭入草亭。
唐代:柳宗元 《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,奉寄澧州》
瘴氛恒积润,讹火亟生煆。
清代:李瀚 《蒙求》
德润佣书,君平卖卜。
魏晋:陆机 《文赋》
倾群言之沥液、漱六艺之芳润。
唐代:杜甫 《春夜喜雨》
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
姓氏起源
项姓起源
唐代谱牒姓氏专家林宝著《元和姓纂》,其记载:“《左传》云灭项,《公羊传》曰为齐桓公所灭,子孙以国为氏,项橐八岁服孔子,燕下相人,为楚将,子梁,梁兄子籍,号‘西楚霸王’,项他、项伯、项襄并籍之族也,汉初并封侯赐姓刘氏。”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(1008年),由陈彭年、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的《大宋重修广韵》,又称《广韵》,其记载:“项,姓。本姬姓国。《公羊》曰‘为齐桓公所灭’,子孙因以为氏,项燕为楚将,生梁。梁兄子籍,号‘霸王’。宋高宗绍兴三十一(1161)年郑樵所著的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记载:或言姬姓之国,故城在今陈州项城县东北一里。为齐所灭,子孙以国为氏。项橐八岁,孔子师之。又汉赐姓刘氏,周赐辛氏,望出辽西。南宋王应麟撰《姓氏急就篇》记载:项氏,姬姓国,为齐桓公所灭,子孙以以国为姓。项橐七岁为孔子师、楚有项燕,世为楚将,封于项,生梁,梁兄子籍、汉有项曼卿、吴项峻、唐有项斯、宋有项世安。
项氏来源很单一,早在司马迁的《史记。项羽本纪》中的“项氏世世为楚将,封于项,故姓项氏。”之前,项羽就姓项了。
安徽桂溪(今小溪)项氏源流:
项之先,姬姓得封于项国,并于鲁,子孙因以国为姓,此项姓所由始也。东晋(316年-420年)时远祖胜公官越州,成帝咸和二年丁亥(公元327年),避苏峻乱,奉父俊公由临淮迁睦之寿昌县吴村,旋卜居于青溪县敦福乡之轩翥,此项氏入浙之始也。轩翥俊公以下二十四世,曰:永公者,当唐僖宗中和二年壬寅(公元882年),黄巢兵乱,宗族沦没无存,惟永公之子四人。兄弟四迁,长曰:遇公,仝子许师迁州城即今严州府,古之睦州也;次曰:泉公,仝子琏公迁歙州,后唐清泰三年丙申(公元936年),琏公之子绍公,却吴越王聘,隐于歙南之桂溪,又名小溪。支派繁衍,人文昌炽,即我桂溪族也;三曰:款公,仝子璇公迁和义乡即渡渎徐坑也,璇公三孙,曰:倪、曰:学,世居和义,其后登进士第者八人。曰:偃,复迁安福乡之宋村,以项氏居此而显著遂名为项村,偃公之元孙世宗公由项村又迁紫盖峰,其后登进士第者五人,即今之紫峰一族也;四曰:瑜公,仝子安公迁张山即密山东也,祖居轩翥在密山之西,东西别于一山,虽迁而不远故土,遂误传为祖居张山且或混称为轩翥张山,盖不知有东西一山之别也。至于今,轩翥之旧庐已无陈迹,即分迁之四派半,有兴衰。我次房泉公一派无论矣;而长房遇公之迁州城者,今访惟南乡离城二十五里,有项姓一村,自述先世来自淳安,然亦莫能自详其支派,则不可考也;四房瑜公之迁张山者,今荒墟一片,久无庐舍村烟矣,据新安名族志云:休宁县之溪阳闵口二族项氏皆由淳安敦福张山迁此,或即瑜公之苗裔未可知也;三房款公之迁渡渎者,今犹有结庐其地而村烟不甚盛也,一支之转迁项村,而紫峰者,则庐厘栉比,族茂人繁,耕读于紫盖之阳,可与我桂溪并峙也。此淳安之宗派,而桂溪开族之根源也,若夫以桂溪言之,自清泰以来,族属繁衍,有十三门焉、有十八派焉。绍公初迁三世单传,至四世则生延庆、延寿、延宁三公,延寿公夭亡;而延庆公生守彰、守荣,居下街是为下族;延宁公生承立,居上街是为上族;此桂溪一族两大支也。下族一支守彰公曾孙念二公,迁桂山即今“桂山派”是也,守荣公生二子,长应周、次德广,“德广公一派”传至十五世绝。应周公五子,曰参、曰浩、曰磬、曰仪、曰文舆,“参公一派”传至十一世谱缺不书失传无考;浩公传至十世日森公,迁白石山即今“白石派”是也;“仪公一派” 传至九世无考;文舆公传至十二世时中公,迁路口至十八世岩德公,转迁丛木至二十五世成沄公,又转迁杭城今称“文舆公派” 是也;磬公二子曰:性之、怀之。“怀之公一派” 传至十九世绝;性之公四子曰:敷、致、牧、敏。“敷公一派” 传至十一世无考;“致公一派” 传至十二世绝;牧公即均安门之祖,今称“均安门”是也;敏公三子曰:大经、大有、大老。“大经公一派” 传至十五世迁安徽霍山;大有公二子曰:正一、得一。“正一公一派” 传至二十二世无考;得一公生一子二孙,长生廷臣,次孙廷佐。廷臣公生二子曰士仁、士朗,“士仁公一派”今支下住常州休宁湖州等处,称“士仁公派”是也;士朗公生二子曰:昭佑、暾佑。昭佑公生佛奴、华童、椿童三公,分上、中、下三门,今称上门、中门、下门是也;暾佑公一派其孙庆生公赘岫田,至二十一世法亮公转迁稠木岭,子孙居本邑稠木岭称“暾佑公派”是也;廷佐公即圣立门门祖,今称“圣立门”是也;大老公生二子,长曰:随,生子文虎无嗣;次曰:晋,生三子曰:友龙、文龙、遇龙;“友龙公一派” 传至十六世无考;文龙公以易经魁多士,因称“易魁门”;遇龙公称“玄门”;而文龙公生四子,长廷玉公,称“盛庆门”;次廷瑞公,称“学堂里”,三廷芝公,传至十九世绝;四廷珪公,生子宽未娶,卒康熙已亥;之后盛庆、学堂支裔合为一门,今仍统称为“易魁门”也。遇龙公也生四子,长廷琇公绝;次廷璋公之曾孙兄弟三人各分门户。宽奴公改称“玄门”为“前门”,耕公称“中门”,籽公称“后门”,是为外三门。三重公出继朱陈毕氏;四廷珍公称“碓公门”,今则合前、中、后和碓公统改为“裕公门”焉。此下族十一门今合为七门十四派,而仅存五派皆延庆公之支也。上族一支承立公生三子曰:德隆、德兴、德晟。“德隆公一派” 传至十世;“德晟公一派”传至十五世绝;德兴公生五子,长曰“二公一派” 传至十世而绝;,三曰“八公一派” 传至十二世亦绝;五曰:珍公,为小溪寺僧即惠珍是也,惟次曰三公与四曰玘公,今裔丁繁衍,一称“上族门”,一称“嘉会门”焉。此上族二门四派,而今惟有两门之人皆延宁公之支也,通上下族两大支凡十三门十八派,惟九门五派云。
注:现九门五派为:
九门:均安门、上门、中门、下门、圣立门、易魁门、裕公门、上族门、嘉会门。
五派:桂山派、古山派、文舆公派、士仁公派、暾佑公派。
项姓始祖
季毂
《项氏宗谱》记载,季毂,武王时虎贲中郎职,武王伐纣以兵会周师牧野有功。武王崩,成王以叔父季毂分封河南项城(《辞海》释“项县”条亦谓:“春秋时项国,后属楚,秦置县。治所在今河南沈丘。”)食采其地,历数传后子孙以邑为姓,望出东鲁,郡号汝南,名载三王全纪。夫人辛氏,生四子:浚、衍、沿、淹。
《明二十八年项城志》:按禹贡属豫州之域而商因之周为项国,灭季氏盖春秋鲁僖公十七年也,战国属楚,赢秦改属颍川。”
项姓分布
项氏是一个典型的汉族姓氏,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六十三位,人口约六十五万两千余,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.06%左右。项氏分布特点:据《项氏宗谱》记载:浙江淳安、安徽徽州(含婺源)为项羽后裔,淳安及徽州歙县、婺源三地项氏宋、元、明、清时期有迁徙浙江、安徽、江苏、上海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河南、四川、重庆、云南、贵州、河北、北京、东北等地区。浙江某《项氏宗谱》记载为项伯(或项襄)的后裔;浙江缙云《项氏宗谱》记载为项梁的后裔,江西某《项氏宗谱》记载为项庄后裔。另外在南北朝时期,项氏有改为周姓(项猛奴改为周文育)、有赐辛姓的。
辽西郡:战国时期燕国初设辽西郡,秦、汉两朝沿袭。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乐亭东部、辽宁省大凌河西部地区、辽宁松岭山以东、长城以南大凌河下游以西地区,治所在阳乐(今辽宁义县)。后辖境渐小,十六国时期前燕国移治至令友(今河北迁安),北燕时期移治至肥如(今河北卢龙),北齐时期废入北平郡。
圣师堂:安徽太湖望江项氏
崇报堂:安徽歙县桂溪项氏
清雅堂:安徽宿松、湖北黄梅、武穴项氏
四留堂:浙江温州项氏
汝南堂:安徽淮北项氏
成德堂:安徽休宁白际项氏
培桂堂:安徽桐城项氏
五桂堂:江西乐平项氏
桂溪堂:安徽桐城、江苏盐城、阜宁等地项氏
洁己堂:安徽巢湖项氏
种德堂:浙江淳安项氏
光祖堂:浙江淳安叶林项氏
永庆堂:浙江淳安项氏
怀德堂:浙江慈溪金川项氏
世德堂:浙江鄞县四明张村项氏
惇叙堂:浙江鄞县殷湾项氏
敦睦堂:安徽潜山项氏
敦伦堂:湖北罗田项氏
项国堂:安徽阜南项氏
文明堂:湖北麻城、安徽金寨项氏
说善堂:湖北省麻城市宋埠镇
志远堂:江苏江阴项氏
崇义堂:江苏宜兴阳羡项氏
惠廉堂:湖南湘阳项氏
明德堂:浙江兰溪孟湖项氏
辽西堂:湖南宁乡项氏
公礒堂:江苏徐州项氏
余庆堂:浙江富阳项氏
有恒堂:浙江上阳项氏
世习堂:安徽休宁项氏
尊亲堂:江西吉安县敖城乾塘项氏
衍庆堂:江西安南石富,今安福项氏
敦叙堂:浙江龙泉秀州,今遂川项氏
承先堂:浙江龙泉北亨,今遂川项氏
规本堂:江西吉安县敖城乾塘项氏
敦礼堂:江西永邑关北,永新县项氏
和义堂:江西水东塘上,今青原区滨江街道项氏
叙伦堂:江西南广,铺上项氏
玉和堂:江西林山,今吉安县登龙项瓦项氏
崇礼堂:江西井岗山厦坪项氏
优见堂:安徽小溪均安门项氏
思成堂:安徽小溪上门项氏
以孝堂:安徽小溪中门项氏
树德堂:安徽小溪下门项氏;安徽岳西、霍山项氏
慎远堂:安徽小溪圣立门项氏
敦良堂:安徽小溪易魁门项氏
裕昆堂:安徽小溪裕公门项氏
孝友堂:浙江萧山衙前项氏
一、项(項)xiàng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北京、河北之尚义、山东之平邑、山西之太原、内蒙古之乌海、江西之金溪、广西之田林、云南之河口及陇川等地有分布。汉、彝、壮、鲜、蒙、回、水、锡伯、仡佬、阿昌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
1、郑樵注云:“或言姬姓之国,故城在陈州项城县东北一里。为齐所灭,子孙以国为氏。”
2、又注:“汉赐姓刘氏;周赐姓辛氏。望出辽西。”
3、《姓氏词典》称:“项,周代国名,姞姓,子爵。”如此,则以国为氏,系出姞姓。
4、阿昌族之项姓,分布于云南之陇川,由“喇扛”所改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阿昌族》有载,未道其详。春秋时项橐,八岁而孔子师之;战国时楚有项燕,为将,生梁,梁兄子籍,号霸王;唐代有项容;明代有项元汴;清代有项圣谟。
二、项(項)
项姓分布: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6%。尤以湖南、浙江、湖北、贵州等省多此姓。4省项姓约占全国汉族项姓人口74%。
项姓起源:
1、系自姬姓。项,周时侯国(故城在今河南项城东北之槐坊店),春秋时为齐桓公所灭,子孙以国为氏。一说,古诸侯项国,系姞姓子爵国,其地在汝阴项县(故城亦为河南项城东北),鲁釐(亦作僖)公灭项,取其地。楚考烈王灭鲁,封其将于项。项国之后因以为氏。
2、唐时羌人有此姓。
3、傣、苗、土家、满、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项姓名人:
项橐,春秋时人,七岁为孔子师。项羽,名籍,秦末下相人,自立为西楚霸王,后为刘邦击败,自杀。
郡望:辽西。
变化:
1、汉初赐项伯等姓刘。
2、北周武帝赐项亶姓辛。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