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传千里· 悦耳动人

当前位置: 首页>李振刚这个名字怎么样

李振刚名字的含义是什么

字典来源

字义解释

zhèn(ㄓㄣˋ)

⒈  搬动,挥动:振动。振荡。振幅。振臂。振聋发聩(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)。

⒉  奋起,兴起:振奋。振作。振兴(xīng )。振振有辞。

⒊  古同“赈”,救济。

⒋  古同“震”,威震。

字义解释

gāng(ㄍㄤ)

⒈  硬,坚强,与“柔”相对:刚强。刚直。刚烈。刚劲(姿态、风格等挺拔有力)。刚健。刚毅。刚决。刚正不阿(ē)。刚愎自用。

⒉  恰好,恰巧:刚刚(a.恰好;b.才)。刚好。

⒊  才:刚才。刚来就走。

⒋  姓。

诗词来源

宋代:金君卿 《范资政移镇杭州一百韵》

公恢吾儒独起,力引巨海吞百川。

魏晋:潘安 《西征赋》

建佐命之元勳,皇纲而更维。

宋代:辛弃疾 《六州歌头》

白鹭,鼓咽咽。

唐代:杜甫 《桥陵诗三十韵,因呈县内诸官》

郑氏才古,啖侯笔不停。

唐代:李贺 《吕将军歌》

将军袖拂剑锷,玉阙朱城有门阁。

唐代:张籍 《祭退之》

三次论诤退,其志亦强。

唐代:杜牧 《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》

指挥群儿辈,意气何坚

唐代:韩愈 《南山诗》

参差相叠重,耿陵宇宙。

清代:黄遵宪 《今别离》

此时想君身,侵晓披衣。

唐代:吕岩 《五言》

都来一味药,道数千般。

姓氏起源

李姓主要源自:嬴姓、姬姓。

1、源出嬴姓说。

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,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(一作咎繇,偃姓或赢姓),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(掌管刑法的官),遂以官命族为理氏(“理”“李”古字相通 ),先为理氏,后为李氏。得姓始祖为李利,李耳为十一世。

2、李树图腾说。即认为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,以李树为图腾。

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,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。因其所食为野生李,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,并以李树为神树,亦即图腾树。故凡李氏子孙,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,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。入李白家有桃李园,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。

3、源出姬姓(虎图腾)说。

商朝时期,有周的同姓后裔,名巴人,居钟离山(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)。周武王灭商后,封巴人于巴(今重庆的巴南区)称巴子国。公元306年,巴人在四川建立大成国,史称成汉,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。

有一种观点认为李氏图腾不是李树,而是老虎。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,且“李耳”即楚语“老虎”。巴人以虎为图腾,巴语读虎为李,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,巴人崇仰汉人之姓,遂依音用李姓。

4、源于封赏赐姓与恢复李氏。

蜀汉时期,诸葛亮平哀牢夷后,赐当地少数民族赵、张、杨、李等姓;

汉晋时期,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内附,部分匈奴人和鲜卑人随之被赐为刘、李等姓;

北魏时期,孝文迁都洛阳后,实行文化上全面汉化政策,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被封为李氏。北魏皇室鲜卑拓跋氏实为汉将李陵后裔。

西夏皇室拓跋李氏,唐末时被赐为李氏,名义上是赐姓,实际是恢复李姓,因为西夏皇族拓跋氏为汉将李陵后裔。

唐朝时期,皇室赐予大臣或武将为国姓,先是徐、邴、安、杜、胡、弘、郭、麻、鲜于、张、阿布、阿跌、舍利、朱邪、董、罗等氏,因建国有功从李唐皇族姓李,稍后大食国人李诃末将军、李彦升和波斯人李铉、李珣均被王侯赐姓,再后来沙陀、氐、回纥、契丹、高车、吐蕃以及犹太、安息、高句丽、党项等外来少数族裔因功或者内附,多被封赏为李姓。

宋朝时期,李姓大约有560万人,约占全国人口的7.2%,排在王姓之后,为宋朝第二大姓。李姓第一大省是河北,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1.6%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、四川、河南、山东,这四省李姓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44%。其次分布于陕西、江西、山西、湖南等地。全国形成了围绕中原地区的新月形李姓聚集地带,这个地带由冀豫鲁、晋陕、川湘赣三大李姓聚集中心组成。

明朝时期,李姓大约有510万人,约占全国人口的5.5%,仅排王、张之后,为明朝第三大姓。宋元明时期,李姓人口不但没有增长,反而减少,600年中李姓总人口减少了10%。这与北方地区长期战乱,尤其是元朝的野蛮统治有密切关系。面对战乱和屠杀的受害群体首先是大姓汉族人群,李姓是北方地区的大姓,自然受到最惨重的损失。明朝时期,江西为李姓第一大省,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3.3%。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、山西、山东三地,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32.7%。其次分布于浙江、江苏、河北、福建、河南等地。宋元明期间,李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,除了人口急剧减少以外,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。全国重新形成了东南的赣苏浙闽、华北的晋冀豫鲁两大块李姓人口聚集地区。

当代李姓的人口已达9200多万,大约占全国人口的7.38%。从明确至今500年中李姓人口由510万激增到近9200万,近18倍。李姓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。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、山东、四川、河北四省,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32%。其次分布于广东、湖南、湖北、云南、安徽五省,约占李姓人口的25%。东北三省的李姓密度也较高,大约占10%。河南为李姓第一大省,大约占李姓总人口的10.3%。全国形成了中原、华北、云川、东北四大块李姓高密度聚居区。

李姓分布很广,但不均衡。李姓在西南、华北是最常见的姓氏。李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:在云南、四川南部、豫冀鲁晋大部、甘肃中部、吉黑大部,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8.8%以上,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图面积的18%,大约30%的李姓人口居住于此;陕甘宁蒙大部、川东、重庆、黔湘鄂、桂粤大部、苏皖北部、山东东部、辽宁等地,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6.6%—8.8%,约占了国图面积的36%,大约51%的李姓人口居住于此;赣浙闽台、苏皖大部、桂南、海南、粤东、新疆西北、甘西等地,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2.2%—6.6%,约占了国土面积的21.6%,大约19%的李姓人口居住于此。

陇西郡:战国时秦昭襄王二十七年(公元前280年)设置,因在陇山之西得名。相当于今甘肃省东乡以东及陇西一带。

赵郡:汉高帝四年(公元前203年)将秦代原有的邯郸改为赵国,治所在邯郸(今河北省中部)。东汉建安年间(公元2世纪末)改为赵郡。相当于河北省中部赵县、邯郸一带地区。

顿丘郡:西晋时置郡。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,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。

中山郡:汉高帝置郡。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,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。

广汉郡:汉时置郡。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,其开基始祖为李尚(李广之父)。

此外还有渤海郡、襄城郡、江夏郡、梓潼郡、范阳郡、南阳郡等。

陇西堂: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。

青莲堂:唐代大诗人李白,号青莲居士。李姓后人为纪念这位大诗人,便以“青莲”作堂号,永示缅怀。

此外还有赵郡堂,平棘堂等。

一、

李姓分布:分布极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7.9%,为中国第一大姓。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,一般在8%以上,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%,而在东南诸省中,比例仅在4%左右。

李姓起源:

1、源自嬴姓。帝高阳氏之裔陶为尧大理(掌刑法长官),世为大理,以官命族为理氏。商纣王之时,理徵以直道不容于纣,得罪而死。其妻陈国契和氏,与子利正逃难至伊侯之墟,食木子得全,遂改理为李氏。

2、汉中李氏源出巴西宕渠(故城在今四川渠县东北)氐人,天下大乱,后迁于汉中杨车坂,魏武帝克汉中,李虚率众归顺,拜为将军又迁于略阳北土,复号巴氐,见《晋书》。

3、北魏时改代北叱李氏为李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。

4、阆州李氏丁零(即高车族)人,源出代北鲜于氏,世为豪族,后乞赐姓李,见《旧唐书》、《金石萃编》。

5、太原李氏,源出回鹘。唐时阿跌部落在贞观时内附,以部为氏,后因功赐姓李氏,遂家于太原,见《新唐书》等。

6、京兆李氏,源自契丹,其先为契丹酋长,见《通鉴》。

7、金城李氏,源自沙陀,其先本号朱邪,出于西突厥人。唐贞观中,沙陀都督朱邪尽忠归顺,赐姓李氏,遂为沙陀贵种,见《旧五代史》等。

8、杨城,妫州李氏,源自奚人,亦为唐所赐姓,见《新唐书》。

9、高平李氏,源自靺鞨人,隋末有突地稽部酋长,率部归,居营州,授金紫光大夫、辽西太守,后徒高平,赐姓李,见《新唐书》。

10、幽州李氏,源自靺鞨人,其先本姓茹茹,唐时茹常居幽州,以战

李姓名人:

李耳,周时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,著《道德经》。

郡望:

陇西、赵郡、顿丘、渤海、中山、襄城、江夏、梓潼、范阳、广汉、梁国、南阳。

其他:

日本侵占台湾时,台湾李姓曾被迫改用玉理、岩理、理光、中里、金里、里见等日本姓,1945年,台湾光复后,均恢复为李姓。

宝宝起名网提醒您:请用科学方式起名,请勿封建迷信!
本文内容来自网络,不代表宝宝起名网的立场
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baobaoqiming.com/xingming/27779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