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传千里· 悦耳动人

当前位置: 首页>林和立这个名字怎么样

林和立名字的含义是什么

字典来源

字义解释

hé hè huó huò hú(ㄏㄜˊ ㄏㄜˋ ㄏㄨㄛˊ ㄏㄨㄛˋ ㄏㄨˊ)

⒈  相安,谐调:和美。和睦。和谐。和声。和合(a.和谐;b.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)。和衷共济。

⒉  平静:温和。祥和。和平。和气。和悦。和煦。惠风和畅。

⒊  平息争端:讲和。和约。和议。和亲。

⒋  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:二加二的和是四。

⒌  连带:和盘托出(完全说出来)。和衣而卧。

⒍  连词,跟,同:我和老师打球。

⒎  介词,向,对:我和老师请教。

⒏  指日本国:和服(日本式服装)。和文。大和民族。

⒐  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:和棋。和局。

⒑  姓。

⒈  和谐地跟着唱:曲高和寡。

⒉  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:和诗。

⒈  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:和面。和泥。

⒈  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,或加水搅拌:和药。奶里和点儿糖。和弄。和稀泥。

⒉  量词,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:衣裳洗了三和水。

⒈  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,取得胜利。

字义解释

lì(ㄌ一ˋ)

⒈  站,引申为竖起来:立正。立柜。立足(a.站得往脚;b.处于某种立场)。立场。屹立。顶天立地。

⒉  做出,定出:建立。设立。树立。立意。立此存照。

⒊  存在,生存:自立。独立。势不两立。

⒋  马上,即刻:立时。立刻。立等。

⒌  姓。

诗词来源

唐代:陈元光 《落成会咏一首》

昆俊歌常棣,民教即戎。

宋代:刘克庄 《贺新郎(杜子昕凯歌)》

尽说番汉。

宋代:孙因 《越问·良牧》

吏胆於秋霜兮,洽民气於春泽。

唐代:权德舆 《书绅诗》

静有真质,斯人称最灵。

魏晋:潘安 《西征赋》

周受命以忘身,明戎政之果毅;距华盖于垒,案乘舆之尊辔;肃天威之临颜,率军礼以长撎。

宋代:方岳 《僮有弹鹭置池上者予解其缚纵之而不去盖不饮》

急呼解缚纵使归,胡自拘囚长竚

唐代:陆龟蒙 《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》

本以致诘,驱宏来抵隵。

宋代:金君卿 《范资政移镇杭州一百韵》

国侨首议谤政,习俗未久非所便。

宋代:方逢辰 《田父吟》

清溪眇如斗大吧,万山壁土硗瘠。

姓氏起源

林姓主要源自:子姓、姬姓。

林姓主要源流

1、源自子姓,是商朝末年名臣比干的后裔,属于王侯赐姓为氏。商末,纣王无道,比干犯颜直谏被杀。比干正妻夫人陈氏逃入长林山中,生下了儿子泉。周灭商后,因泉生于林中,其父比干坚贞不屈,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。

2、源自姬姓,出自周平王的世子姬开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周平王姬宜臼有庶子名叫林开,林开的子孙有的以祖辈名字为氏。

3、源自官位,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林衡,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。林衡,又称林人,是西周中期开始设置的机构官称,主要负责掌管林木,并负责植树造林,养护浇灌等。

林姓得姓始祖林坚

4、源于少数民族改姓。

①源自鲜卑族改姓:南北朝时,北魏孝文帝把国都从平城迁到洛阳后,命鲜卑人改用汉字姓,把代北的丘林氏改为林氏。

②源自高山族改姓:台湾地区的高山族,是中国大陆古“百越族”迁居台湾的一个分支,世居林木茂密之地,因此有以林为汉姓者。

③源自满族改姓:满族布萨氏,满语为Busa Hala,世居瓦尔喀(今南自长白山、图门江以北,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,东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),后多冠汉姓为林氏。林佳氏,满语为Lingiya Hala,世居蜚优城(今吉林珲春三家子乡高丽城村)、乌喇(今吉林永吉),后多冠汉姓为林氏。

宋朝时期,林姓大约有76万人,约占全国人口的0.98%,排在第19位。福建为林姓的第1大省,约占全国林姓总人口的58%,约占福建总人口的9%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、浙江、广东三省,这三省林姓占林姓总人口的85%;其次分布于河南、江苏、江西,这三省的林姓又集中了9%。以福建为中心的林姓聚集区已经形成。

明朝时期,林姓大约有79万人,约占全国人口的0.85%,为明朝第20位姓氏。宋、元、明600年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%,林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慢,几乎没有增长,600年中林姓人口纯增加率为1%,净增加了3万。福建仍为林姓第1大省,约占总林姓人口的38%。在全国的分布仍集中于福建(38%)、广东(26%)、浙江(18%),这三省林姓大约占林姓总人口的82%;其次分布于江西、江苏、广西,这三省的林姓又集中了10%。从中可以看到宋、元、明期间,林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,其人口主要由北向西南迁移,福建仍是林姓人口的聚集中心。

2016年,大陆林姓人口约为1416万,林氏排在第16位,在中国南方林氏排在第4位,福建省林姓人口全约472万,占全省总人口14.8%,排在第一位;广东省林氏约311万,浙江省约184万,台湾地区林氏约200万,韩国约100万,其他地区约500万,在全球约2千多万;林姓人口密度最高为福州、莆田、闽南、粤东及台湾。福建仍是林姓人口的聚集中心。泉州林姓第二多。在近600年间,林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、元、明期间有些区别,林姓向华中、华北的回迁是主流。

主要有济南郡、下邳郡、南安郡、晋安郡、西河郡等。

南安堂:以望立堂。

晋安堂:以望立堂。

下邳堂:以望立堂。

济南堂:西汉宣帝时,林遵为博士,官历太子大傅,生五子,世居济南,为济南望族,其后裔以此为堂号。

西河堂:东周时,林氏三十六世林皋,为赵国丞相,因避赵五祸,携子及家人避藏于西河白干山,后为当地望族。故林氏以“西河”为堂号。

九龙堂:战国时赵国宰相林皋,有子九人,被人称为“九龙”。

九牧堂:(九牧林)唐朝时,闽林始祖林禄的孙子林披,被授太子詹一职。他先后娶三位妻子,三夫人后来生了九个儿子,九子后来都做了州刺史。由于州刺史又称州牧。兄弟九人合在一起,正好是“九牧”。

一、lín

现行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龙口、平邑,湖北之监利,江西之金溪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泸水、河口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蒙、回、鲜、水、侗、壮、苗、京、黎、土家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
1、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引《“晋安世谱”校正·序》云:“林氏出自子姓,殷少师比干谏纣而死,其子坚逃于长林,周武王克商,赐姓林氏。食采博陵,散居于周、鲁、齐、卫。战国时,相赵者始居九门。秦并赵,徙齐郡、邹郡。汉定三秦,分邹郡,置济南,遂为济南人,下邳林氏,其后也。”《姓氏考略》引《路史》亦载:“殷比干子避难长林之山,因氏焉。”长林山在今江西东乡县南三里,一名庚岭。此当以地名为氏。按:或称“古人受氏之义无此义也”,“林氏在唐末为昌宗而特详著,岂林宝作《元和姓纂》故尔?然林氏出比干之子坚之说,由宝传之也。著书之家不得有偏徇而私生好恶,所当平心直道,於我何厚、於人何薄哉!”

2、郑樵注云:“姬姓。周平王庶子林开之后,因以为氏。”郑将其纳入“以字为氏”之列。又云:“(林)开生林英,英生林茂、林庆,世系甚明,而谱家谓‘王子比干为纣所戳,其子坚逃长林之山,遂为氏。’按:古人受氏之义,无此义也。”

3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风俗通》云:“‘林放之后’。林放为春秋时鲁人,字子立,尝问礼之本,孔子以‘大哉’称之。”

4、又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云:“丘林氏改为林氏。”丘林,《郑通志》作“邱林”。

5、又据《开元录》云:“今建州皆蛇种,有五姓,黄、林等是其裔。”唐所置建州有二:一在今福建境内,故治即建瓯县;一为唐渤海置,属率宾府,故城在今吉林敦化县,即满族初起之鄂多理城。《开元录》所指之“建州”,当在福建:且疑“蛇”,当即后世之“畲”族。

6、又,清代高丽族亦有林姓。

7、或为满族姓氏所改,满族之林佳氏、布萨氏改从单字姓“林”。春秋时鲁有林放;隋唐间有林士弘,鄱阳人,大将军;宋代有林逋,钱塘人;清代有林则徐,侯官人,两广总督。

二、

林姓分布: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.17%为中国人口最多的19个姓之一。尤以福建、广东、台湾三省多此姓,分别占省人口14%、8%和4%。上述三省林姓约占全国汉族林姓人口60%。

林姓起源:

1、相传殷商比干之子坚,避难长林之山,因以为氏,见《路史》。

2、系自姬姓。周平王次子林开之后,因以为氏。

3、春秋时鲁大夫林放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。

4、春秋时卫大夫孙林父之后,见《姓考》。

5、春秋时莒大夫采邑(故城在今山东莒县一带),因以为氏,见《姓源》。

6、北魏时匈奴丘林氏改为林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。

7、金时女真人姓仆散氏,汉姓为林。

8、清高丽人姓。今朝鲜族姓。

9、清满洲人姓。世居抚顺。又,清满洲八旗姓布萨氏、林佳氏等均改为林氏。

10、建州(唐宋时置,故治在今福建建瓯)皆蛇种,有五姓,黄、林等是其裔,见《开元录》。蛇种即今畲族之先民。今畲族有此姓。

11、京、壮、侗、彝、土、台湾土著、土家、回、黎、苗、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
林姓名人:

林楚,春秋时鲁季臣。

郡望:西河、南安,河南。

其他:

①日本侵占台湾时期,台湾林姓曾被迫改用大林、小林、长林、牧林、竹林、神林、宫林、今林、上林、若林、松林、中林、林田、林原、森本、森田、武林等日本姓,这些姓中仍含有林字。1945年台湾光复后,遂均复姓为林氏。②日本占领台湾时期,部分台湾土著曾被迫使用过武田、和田等日本姓,1945年台湾光复后,奉令废日本姓,重新采用汉姓林氏。

三、

综合:

台湾中央信托保险处有林吴开州,台湾宜兰人。或系林、吴两单姓合成。

宝宝起名网提醒您:请用科学方式起名,请勿封建迷信!
本文内容来自网络,不代表宝宝起名网的立场
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baobaoqiming.com/xingming/25943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