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传千里· 悦耳动人

当前位置: 首页>聂穆清这个名字怎么样
时间
去起名 重置

聂穆清名字的含义是什么

字典来源

字义解释

mù(ㄇㄨˋ)

⒈  温和;穆清(a.清平;b.指上天)。穆如清风。

⒉  恭敬:严肃:肃穆。静穆。

⒊  古同“默”,沉默。

⒋  古代宗庙次序,父居左为“昭”,子居右为“穆”。

⒌  姓。

字义解释

qīng(ㄑ一ㄥ)

⒈  水或其他液体、气体纯净透明,没有混杂的东西,与“浊”相对:清水。清泉。清流(a.澄澈的水流,如“一股清清”;b.旧时指负有名望,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士大夫)。清澈。清碧。清朗。清新。清醇。月白风清。

⒉  安静,不烦:冷清。凄清。清闲。清静。清淡。清幽。清谧(宁静)。

⒊  单纯不杂:清唱。清茶。

⒋  明白,明晰:清楚。清晰。清醒。清通(文章层次清楚)。清亮。

⒌  一点不留,净尽:清除。肃清。清剿。清洗。清君侧(清除国君身边的亲信)。

⒍  整理,查验:清理。清查。清点。清仓。

⒎  详细登记:清册。清单。

⒏  公正,廉洁:清廉。清正。清官。清绩。

⒐  洁净,纯洁:清洁。清爽。冰清玉洁。

⒑  高洁,高尚的,高明的:清高。清绮。清雅。清操。清介(清高耿直)。清望(清白高尚的声望)。清识(高明的见识)。

⒒  太平,不乱:清平。清泰。清和。

⒓  中国朝代名:清代。清宫秘史。

⒔  姓。

诗词来源

明代:王璲 《和韵虎丘游集》

聆风仰清,披藻羡芬烂。

唐代:李白 《古风》

八荒意,汉皇万乘尊。

唐代:来鹄 《圣政纪颂》

宗怃然,若疚若茜。

唐代:李商隐 《瑶池》

八骏日行三万里,王何事不重来。

宋代:李复 《同刘君俞城西寺避暑》

安得甘露浆,凿顶沃灌。

唐代:元稹 《连昌宫词》

长官平太守好,拣选皆言由相公。

宋代:苏轼 《至真州再和二首其一》

闻道香阁,新篘白玉泉。

唐代:韩愈 《南山诗》

绵联穷俯视,倒侧困沤。

现代:佚名 《食苦笋并序》

春馀茁新笋,香满幽谷。

姓氏起源

聂姓古之聂北

西周前期,周康王姬钊赐封地聂北(也作“乜北”,今山东省茌平县贾寨镇)予吕衡,位置与邢、卫、齐三国交界。因为领土不大,领主又在卫国为官,因而没有建国,也不属任何一国。

西周后期,被邢国吞并。

东周春秋后期,卫灭邢,并入卫国领地,与晋、齐两国交界。

东周战国时期,先后沦为魏国、齐国领地。

聂姓今之聂北

古之聂北,大至今以对角线画贾寨镇张名扬村至肖庄镇朱楼村的范围(境内除朱楼村外现均在贾寨镇境内)。

贾寨镇,现今属于山东省的茌平县境西部,地处聊城、临清两地中间。聊夏公路(聊城——夏津)、省道075交错在乡境内穿过,交通便利。全乡辖37个行政村,2.8万人,5.1万亩耕地面积,其中蔬菜面积1.7万亩,总产4万吨,蔬菜收入2500万元。

西周后期,聊城、德州、济南、泰安、济宁分部较多。

东周末至秦代,邯郸、安阳、濮阳较多分布。

汉代,往河南、山西两省较多分布。

北宋时期,约有9万人,排宋朝百家姓127位,主要分布安徽、山西、河南、江西、湖南。其中在安徽最为集中,占总聂姓人口28%。

南宋时期,北方多战乱,江西、安徽、江苏较多分布。

元代,逐有往湖北、湖南两省迁徙趋势。

明代,约有18万人,排明朝百家姓94位,逐有往广东、云南两省迁徙趋势。但总体集中在江西,占总聂姓人口近69%。

清代,因为清初四川人口大幅消减,跟随“湖广填四川“的人群,向重庆江津、四川遂宁迁徙的较多。

当代,约有140万,占全国人口0.11%,排共和国百家姓122位,主要分布湖南、江西、贵州、辽宁、安徽、河北、四川。其中湖南最为集中,占总聂姓人口10%。

河东郡:古代河东郡有四:

指今整个山西省。

秦初(前221年)置郡,治所在安邑(今山西省夏县)。东晋时期移治到蒲坂(今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)。隋、唐两朝为蒲州河东郡。隋朝时期又分蒲坂,置河东县为治所。在明朝被并河东县,划入蒲州。

唐朝时期有河东道,又设河东节度使,道治在蒲州,节度使治所在并州(今山西省太原市)。

宋朝时期有河东路,治所在并州(今山西省太原市)。大金国时期分为河东南路、河东北路,南路的治所在平阳(今山西省临汾市),北路的治所在太原府。

新安郡:秦置新安县,故址在今促池境内,属宏农郡,汉朝因之。西晋朝太康元年(280年)改新都郡置郡,治所在始新(今浙江省淳安县)。东晋末分置东垣县。北周保定间置中州,建德间废,改置新安郡。隋开皇年间改新安郡为谷州,后谷州与新安郡交相代替,隋大业初年省东垣入新安。隋朝时期的新安郡是由歙州改置,后移治休宁(今安徽省休宁县),再后移治到歙县(今安徽省歙县)。唐贞观年间移治于今新安(今浙江省淳安县),后不复变。

清河郡:西汉太祖刘邦五年(前202年)置郡,后屡改为国,汉元帝永光年间(前43- 前39年)后期为郡,治所在清阳(今河北省清河县)。东汉改为国,移治甘陵(今山东省临清市)。

悯农堂:山西省永济市聂族堂号。

三礼堂: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聂族的堂号,人口七万余。

问政堂: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、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、江西省九江市江州区聂族堂号。

东郡堂: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聂族堂号。

积善堂:江苏省扬州市、上海大丰农场、加拿大多伦多聂族堂号

崇本堂: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聂族堂号。

光裕堂: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、湖南省衡山县聂族堂号。

崇德堂: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、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聂族堂号。

新安堂: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县、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聂族堂号。

理学堂: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聂族堂号。

垂裕堂: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聂族的堂号,人口五万余。

河东堂: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聂族的堂号。

一、(聶)niè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平度、平邑、龙口,山西之太原,江西之金溪,广西之田林,贵州之从江,云南之河口、陇川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藏、苗、白、回、土家、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
1、郑樵注云:“卫大夫食采於聂,因氏焉。望出河东、新安。”聂北,本春秋邢地,邢为卫灭,遂为卫邑,故址在今山东聊城。卫大夫,《广韵》、《韵谱》均作“楚大夫”,则“聂”,或为楚邑;又,《中国姓氏大全》称:“古有地名聂北,春秋时属邢国(在今山东茌平西)(按:茌平,当作‘荏平’)。邢国灭亡后属齐。”与前所言均别。录之以备考。

2、藏族之聂姓,则为聂赤赞普之后,有父系六族,其中有聂氏,此以氏族名为姓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藏族》。战国时韩有聂政;三国时吴有聂友,丹阳太守;宋代有聂冠卿,词人;当代有聂耳。

二、(聶)

聂姓分布: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人口0.1%。尤以湖北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聂姓人口15%。

聂姓起源:

1、聂,卫邑(故城在今山东聊城),春秋时卫大夫食采于此,因氏。又,《广韵》、《韵谱》、《姓解》、《姓氏急就篇》等均作楚大夫食采于聂,必误。楚大夫有摄叔,无聂叔。

2、宋时犹太人入中国,其后裔在元、明时均采用汉姓,其中有聂氏。

3、清满洲人姓,世居辽阳。

4、土家族姓。

聂姓名人:

聂政,春秋时著名刺客。

郡望:新安,河东。

宝宝起名网提醒您:请用科学方式起名,请勿封建迷信!
本文内容来自网络,不代表宝宝起名网的立场
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baobaoqiming.com/xingming/11688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