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传千里· 悦耳动人

当前位置: 首页>起名词典>

献可替否的意思

搜索 重置

献可替否

更新时间:2023-11-08 00:26:52

声明:图片由网友上传,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敬请告知删除!
拼音:xiàn kě tì fǒu
词性:成语
近义词:献可替不,献替可否

词语解释

进献可行者,废去不可行者。谓对君主进谏,劝善规过。亦泛指议论国事兴革。语出《左传•昭公二十年》:“君所谓可而有否焉,臣献其否以成其可。君所谓否而有可焉,臣献其可以去其否。”

引证解释

⒈ 亦省作“献替”、“献可”。

语出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君所谓可而有否焉,臣献其否以成其可。君所谓否而有可焉,臣献其可以去其否。”
《后汉书·胡广传》:“君以兼览博照为德,臣以献可替否为忠。”
前蜀贯休《行路难》诗:“或偶因片言隻字登第光二亲,又不能献可替否航要津。”
《明史·刘宗周传》:“今日当……以庶政归部、院,以献可替否予言官。”
汉蔡邕《幽冀二州刺史久缺疏》:“官以议为名,职以身为贵,智浅谋漏,无所献替。”
晋陆云《言事者启使复校诸官财用启》:“臣备位大臣,职在献可,苟有管见,敢不尽规。”
孙中山《建国方略·民权初步》:“报告当用简单明白之言辞,有时须陈己见者,则统结以献替之语。”

网络解释

  • 献可替否是汉语成语,
  • 拼音是xiàn kě tì fǒu,
  • 指劝善归过,提出兴革的建议。
  • 献可替否造句

  • 创刊弁言中更宣布要“以大公之心,发折中之论,献可替否,扬正抑邪”。
  • 献可替否,靡闻姚、宋之言;妒贤害功,但有甫、忠之奏。
  • 古人有“献可替否”之说,这里就“献”出一些难道,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给予关注。
  • 真正的言官都是献可替否的、敢于非议君王所为的,那种名为批评实为献媚的做法,自古以来是被视为“妾妇之道”的。
  • 体极建元,与民更始,朕所不逮,更赖我远近宗族,中外文武,同心协力,献可替否之助也!诞告多方,体予至意!此旨下后,又仿中夏建元的体例,定为中统元年。
  • 献可替否,意思是用可行的去替代不该做的。
  • 以百口百心之谗谄,蔽两目两耳之聪明,苟非铁肠石心,安得不惑?而献可替否,靡闻姚、宋之言;妒贤害功,但有甫、忠之奏。
  • “必以情志为神明,事义为骨髓,辞采为肌肤,宫商为声气,然后品藻玄黄,摛振金玉,献可替否,以裁厥中。
  • 故臣子之于君父,则有献可替否讽谏之文,知交之于朋友,亦有切磋琢磨相成之义。
  •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baobaoqiming.com/cidian/205984.html

    最新词语

    热门词语